中外著名景点介绍.网址

景区介绍

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内外唯一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以秦汉边塞文化和匈奴故地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一道、两楼、三区”为其整体布局一道即“模拟秦直道”,两楼即“九原郡城楼”和甘泉宫,三区为“秦汉边塞文化区”、“匈奴故地文化区”、“直道演艺广场区”。景区利用鄂尔多斯的独特地貌,再现了2200年前堑山堙谷,直通之的秦直道特征,并在沿途复制了烽、障、亭、台军事设施和条、铺、驿站交通节点,使两千多年前的秦直道宏伟历史景观跃然眼前。

主要景点

九原郡城楼

九原郡城楼是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北端的标志性建筑,象征大秦直道起点九原郡。该城楼为仿秦代风格建筑,青砖黛瓦,四周带廊,东西长99米、南北宽36米,高27米(均为《易经》中老阳数9的倍数),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城楼分三层,一、二层为匈奴文化博物馆,三层为楼台和城楼大殿。城楼开五道门,门楣以虬龙和玄鸟花纹装饰,楼门上用秦代小篆书写九原郡三个大字,古典而素朴。城楼大殿殿顶三层庑形,为中国古典建筑的最高形制。

书画博物馆

甘泉宫— 内蒙古东联书画博物馆,是国内外最大的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艺术主题博物馆,是以中国国家画院为学术支持单位,当代百位中国书画名家担纲书画艺术顾问和艺术委员会委员,由内蒙古东联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大型书画博物馆。是组织创作、收藏、展览当代书画名家经典作品的专题性书画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艺术主题博物馆。

《秦宫乐舞》

在九原郡城楼三楼每日免费循环上演的《秦宫乐舞》是由东联控股集团下属的东联艺术团主创并演艺的秦代乐府风情歌舞,歌舞共分三个部分:宫廷乐舞、秦王点兵、民乐全奏,是鄂尔多斯唯一上演的秦汉风格歌舞表演。

始皇北巡兵阵

始皇北巡兵阵是世界上唯一突出再现秦始皇北巡大军气势雄浑地途经秦直道的大型实景兵马俑阵。始皇北巡兵阵共有兵俑399个,兵俑周身以漆彩染就,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剑眉紧蹙,有的面有倦色,有的激情悲壮,有的慷慨激荡。众多的文武官僚和庞大的车马仪仗队组成的始皇北巡兵阵展示了大秦帝国军队所向披靡的气势,令人产生对大秦帝国历史无限的遐想。

匈奴文化博物馆

匈奴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匈奴文化专题博物馆,总投资8000万,匈奴文化博物馆是弘扬传承、收藏保护和展览展示匈奴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整合了匈奴文化在历史遗存、文献记载、汉匈关系、草原特征、游牧民俗等方面的实物和历史资料,重点突出早期游牧民族文化的特征。博物馆的落成,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东联控股集团博物馆事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匈奴单于行宫

匈奴单于行宫(酒店),2000多年前,匈奴在鄂尔多斯高原建立了单于行宫,方便单于出游、狩猎。如今匈奴单于行宫再现鄂尔多斯。匈奴单于行宫(酒店)是国内首家以匈奴文化为主题的酒店,集匈奴大餐、匈奴歌舞、穹庐住宿为一体,极具北方游牧民族风俗人情。单于行宫(酒店)不仅为旅游团体精心准备了高端的商务餐饮—“匈奴大餐,也提供极具地方特色的农家菜系和榆林茶饭的桌餐和自助餐,以及消夏美食节的美味烧烤。

匈奴大餐

匈奴大餐是汇集众多国内外权威匈奴文化学者和游牧餐饮文化专家的智慧,将匈奴歌舞艺术与餐饮文化有机整合,历史的再现了匈奴帝国的宫廷盛宴,匈奴大餐是国内唯一体现匈奴宫廷宴饮的游牧文化大餐,成为鄂尔多斯高档文化餐饮的标杆。

4D影院

烽火4D影院是首个设置在烽火台里的4D影院,也是鄂尔多斯首家4D影院。影院可同时容纳22人,有多部影片可供游客欣赏。现场特技效果和立体画面与剧情紧密结合,给游客全新的视觉体验和紧张刺激的娱乐效果。

射猎场

射猎场,中国的射箭历史悠久,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了,早在距今二万八千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后来随着箭头从石头到金属的发展,射箭的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譬如射箭在周代就被列入当时教育的内容之一,当时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等,都是射箭爱好者,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同时也鼓励学生射箭。射箭场是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新设立的项目,设在直道路旁的沟壑内,再现匈奴民族精湛技艺,让游客更加了解匈奴人“兵民结合”的生活方式。

自然资源

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东胜西15公里),自驾车20分钟即到。经包茂高速东胜西出口、荣乌高速、109国道或旅游专线均可直达景区。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以秦汉边塞文化和匈奴故地文化为特色,一道、两楼、三区为其整体的布局。一道即模拟秦直道,两楼即甘泉宫九原郡城楼,三区为秦汉边塞文化区匈奴故地文化区直道演艺广场区

景区价值

旅游开发

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走在了前面。据当地旅游局官员介绍,从旅游价值去看,秦直道是垄断性旅游资源。“秦直道是国内外唯一的二千多年前就已载入史册的一条大道,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历史大道,具有世界性、历史性、文化性、唯一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具有垄断性。”

据《史记》记载:秦直道的三个特征是:“錾山堙谷,直道之”。如果开发成旅游线路,更加一目了然,再现历史原貌,同时秦直道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独特性。秦直道具有秦汉以来中原农耕历史文化的线条,也有匈奴游牧历史文化的线条,其旅游潜力是巨大的。秦直道遗址具有的文化信息含量、层次和独特性决定了其作为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秦直道是无可替代的。秦直道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资源。

有研究者说,文化只有根植于市场才能不断发扬光大,焕发其蓬勃活力。秦直道的保护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到底如何呢?为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戴俭博士认为,秦直道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必须远离直道原址。古代文明的发生、成长、积淀以及作为重大历史时刻及事件的见证等因素,促成了文化的影响力。既要保证遗址的保护,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使两者成为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让保护与开发最终达到合理的结合。

直道见闻

秦直道的起点——甘泉宫 秦汉的云阳县有甘泉山,以泉水甘美得名。秦建林光宫、汉建甘泉宫于此,作为秦汉君王的避暑胜地。每年夏、秋季节,秦汉君王常去甘泉宫避暑,并处理军、政事务,使甘泉宫成为京都咸阳(秦)、长安(汉)以外的另一个政治、军事中心。所以,自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设置上郡后,由甘泉宫沿子午岭北去,就有了一条京都与郡县相联系的通道。

秦汉直道之所以经行于子午岭上,与其山形构造和土质有密切关系。子午岭的主脉及其众多支脉,像手掌、手指一样呈南北方向纵峙于陕北高原,且具有主脉、支脉连绵不断,大体互相平行,山岭平坦,系风化石构造等特点,为选线筑路准备了良好条件。

古代的甘泉山今称好花屹峪,在好花屹□(□=+荅)南侧约7公里处,有梁(凉)武帝村,秦汉砖瓦遍地,发现有宫城遗址;遗址内有两个高大的土台,东土台残高16米,底围225米,称望母台;西土台残高15米,底围200米,称承水台望母台东北有一稍低的土台,称亮马台。《三辅黄图》《汉书》都有筑通天台于甘泉的记载,承水台可能就是通天台或通灵台遗迹。望母台下有1米多高的石鼓,石鼓旁有一尊风格古朴的既像卧猪又像卧牛的缺了头的汉代石雕。据认为这些高大的土台是军队出征前誓师祭祀之所在。

秦直道出甘泉宫北门,经英烈山东侧一面慢坡抵好花屹□(□=+荅),登梁南望,直道遗迹走势清晰可见。由于甘泉山比甘泉宫城高出约500米,甘泉山的雨水常年汇入秦直道路基南流,致使这段直道路基被冲为深沟,深沟残宽20米左右。

直道由英烈山向北,穿过马槽梁,先向好花屹□(□=+荅)西侧行数十米,又转东北方向绕一个大弯,至好花屹□=+荅)背后的鬼门口。即直道是由甘泉山西侧盘折而上。鬼门口原为一个小山头,直道穿槽而过。鬼门口北为艾蒿湾,是一段山脊,残宽30余米。由艾蒿湾北行不远,即下一面很长的慢坡,称乏牛坡,又北,经蝎子掌至旬邑县七里川,下到坡底。

旬邑县境内的直道经地 蝎子掌与旬邑县(原栒邑县)石门关南侧的庙沟口相对。过七里川,沿庙沟缓坡北行,约4公里达石门关。石门关为天然崖口,东西山崖壁立,高达一二百米。西崖壁下有两个天然的形同关闭着的拱形石门图形,这可能与石门的得名有关。石门口宽200余米,直道穿石门北去。

由石门关西侧沿子午岭主脉北行,经碾子院、卧牛石、大店等地至马栏河(又名三水河),此段山岭统称“凤子梁”(又名枫树梁)。下风子梁过马栏河,经杨家胡同梁至甘肃省正宁县刘家店子林场。距刘家店子西侧数里,有“两女砦”古迹一处。据乾隆《枸邑县志》记载,秦始皇之长子扶苏,去上郡蒙恬屯军处监军时,途中两个女儿死去,葬于此。至今坟头高大,坟地周围到处可见秦汉砖瓦。

刘家店子位于秦岭正脊,北行至黑麻(马)湾,直道遗迹宽度都在30米以上。再北至雕灵关,豁口宽三四十米。在雕灵关南侧1600米至2000米的山梁上,即当地群众称为四十亩台的地方,1986年发现了一个大型秦代兵站遗址,已被命名为秦代一号兵站遗址。

由雕灵关北行,至黄陵县艾蒿店。

直道至沮源关后北去的走向 雕灵关、艾蒿店、五里墩、沮源关等地名,均位于子午岭正脊,直道路基均宽达三四十米。康熙《鄜州志》记载,这段道路清代还在利用。乾隆《正宁县志》记:此路往康庄,整修之则可通车辙。明代以其直抵银夏,故商贾经行。今则塘汛废弛,通衢化为榛莽。

子午岭至沮源关后,向东北分出一条支脉,名“蝣蜒岭”,又称“古道岭”。直道由古道岭折向东北。据富县文化馆干部陈耀邦在地名普查时考察,古道岭北面的槐树庄西侧约3里的上山、下山处,有一个名白马驿的地方,清嘉庆年间修缮石泓寺时树立的《石泓寺缮后序》碑文,亦记西至白马驿。白马驿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地名,很可能是汉代沮源关至直路县(治所即今富县直罗镇)间的一个驿站。汉直路县位于子午岭主脉东侧,说明因邻近直道而得名的县治所不会距直道太远。亦即直道至沮源关后是沿东北方向的支脉而行,进入郝州西境。

由沮源关沿子午岭西侧北去,也有一条古道,即上述前一种观点所认定的直道路线。后一种观点认为:子午岭西侧的古道路基很窄,宋代遗迹较多,当为北宋与西夏长期斗争中所修的军事通道。据考察所见,子午岭东侧的直道路基一般都宽达三四十米,比子午岭西侧的古道路基宽1倍至3倍,故此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的判断,直道至沮源关后是沿子午岭东侧的一些支脉北行,而不是由子午岭西侧绕一个大弯经吴旗、定边而行。

保存完好的富县境内直道遗迹 清康熙《鄜州志》记:鄜州西百余里有圣人条。古人称皇帝为圣人,少数民族称道路为圣人条即为皇帝所修筑、使用的道路。所以,《鄜州志》编撰者在《记事》中疑即(蒙)恬所开者

自富县槐树庄西侧的白马驿上梁,槽形豁口(垭口)很多,古路堑如斧劈刀削,路线走势很清楚。上梁后北行,经白家店、大麦秸、芦毛坪、麻黄沟、后和尚原(院)、党家渠、水磨坪、八卦寺百余里间,“直道”路基遗存很多,宽度均为30米至50米,规模宏伟。

在富县张家湾乡大麦秸村,村民周德虎1958年在直道路基上取土时,挖出一个古代铁锨,残重8公斤,可惜当废铁卖掉了。又该村村民贺斌文,亦于直道旁挖得一块35厘米×35厘米×5厘米的秦汉方砖,至今仍收藏在家中。另据张家湾乡原乡长张德财称,该村前些年曾出土一口古代大铜锅,似为秦汉时军用锅。

麻黄沟附近的山岭上有一垭口(直道穿山梁所开凿的槽形道路,规格均为宽50米左右),与车路梁上的几个垭口南北相对,蔚为奇观。

直道遗迹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张家湾乡后和尚原(院)至望火楼一段路基。这段山岭名为“车路梁”。从兰宜公路175公里处的五里铺上山,一直到望火楼,约8公里路程,路基残宽均在30米至45米间。几个垭口宽度都在50米左右。望火楼近侧路宽约60米,可能为驿站所在。此8公里路段,没有长一棵大树,只有20厘米高的茅草和艾蒿。路基宽阔平坦,线型顺直,弯度半径很大,最大坡度在10%以下。在上山处稍加整治,汽车即可通行。望火楼向北,为下坡路,宽度相同,但很多路基被山水冲毁。

由望火楼至水磨坪、八卦寺一段“直道”,黄陵县文化局兰草副局长在60年代初期曾走过一趟,他说:这段直道两旁数十里内鲜有人烟,路基得以保存。水磨坪附近有座寺院,名王昌寺,其所在地称和尚院。据北宋年间的一块碑刻记载,唐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兵沿直道北上出征,途经直罗县(汉直路县)王昌寺时,曾因病去寺院焚香求佛问药。说明唐初直道仍可使用,称为圣道

兰草又说八卦寺附近有个“斩兵庄”,至今地面上还露出很多没有经过细加工的小石碑,碑文被风雨剥蚀已模糊不清。但埋入土下部分还可看到“刑”、“之”、“墓”等字。据当地人说这是当年修直道时对一些企图逃跑的军工、民工处斩的地方。埋葬时,随便拣一块条石,刻上本人的名字和所犯罪刑,立于墓前。

甘泉县洛河上的“圣马桥”由富县八卦寺沿子午岭支脉东北行,至富县、志丹、甘泉三县交界处的墩梁。由墩梁直北微东经寻行铺、赵家畔、薛湾,从高山窖子下山,至安家沟村,过洛河“圣马桥”,到甘泉县桥镇乡方家河村。洛河河床较宽,是横绝直道的一条大河流,因此需建桥梁。今桥已毁,但洛河北侧的“引桥”尚在。引桥高出地面20余米,可清晰地看到夯土层,层厚10厘米至12厘米。引桥面残宽30余米,与山梁上直道路基相近。洛河南侧低平,引桥已被冲毁。但站在洛河北侧的引桥上,能看到洛河南侧山梁上直道的走势如巨蟒一样直对引桥而来,一看就可确定当年洛河上“圣马桥”的位置。桥以“圣马”名,当指为秦始皇的兵车、战马所经过。

据《甘泉县文物志稿》记,方家河村民张凤荣,1947年春在圣马桥引桥附近耕地时,挖出一个铁夯,厚底、圆形,高23厘米,直径33厘米,上有带孔提手,应为当时夯筑引桥所用。

由引桥处上山,直道路基已被辟为农田,但通过“堑山”一面的削壁,可清楚看到直道走势、路基宽度、坡度与弯度。路基残宽为30米至45米,坡度为7%,转弯处半径不少于40米。路线为南北方向,直指志丹县安条林场

志丹县境内的“圣人条”在甘泉县与志丹县交界处附近,明朝建有“云山寺”。寺内——石碑《云山寺记》载,云山寺“东有圣人条”。《保安县志》和《鄜州志》均记载了保安县(今志丹县)东约70里处的圣人条。据《庆阳府志》记载:秦直道俗名圣人条。秦以天子为圣,故名。由于圣人条纵贯志丹县东境,沿途以命名的村庄比比皆是,如安条、杨条、李条、何条、周条、刘条、新胜条、胶泥条等,都是位于直道旁的居民点。

安条林场至土门间,路基遗存较多。牛棚圪□(土+劳)的直道路基宽40米,曹畔一带路基残宽30米。志丹县东35公里处的土门,为一垭口,东、西崖壁宽50米,与富县车路梁上的垭口宽度相等。当知直道的标准宽度为50米。

“圣人条”由土门北去,经新崾岘、大庄科、白杨树湾、花园寺等地至新胜条,路基宽45米。又北,李条、何条、周条、刘条等处,路基均残宽30米以上。再北,为志丹县侯氏乡政府所在地,乡民政干事田茂春拿出一面直径144厘米的汉代铜镜,说是村民侯生权于1983年修简易公路时,在村前挖出的。据文物管理部门介绍,直道沿途出土的秦半两钱、汉五铢钱、汉代铜镜很多,当为秦汉时出入直道的军士所遗留。

“圣人条”至侯氏乡后,折东北行,经胶泥条、刘砭、吕川等地人安塞县境。安塞县镰刀湾一带也有明显的古道遗迹。

《读史方舆纪要》记,志丹县东境“圣人条”所经行的山梁称“艾蒿岭”,即子午岭之异名。因此,秦直道南起淳化县甘泉宫遗址,北至志丹县与安塞县交界处,均属子午岭山系范围。

产业示范

以秦文化为主体的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已于2009年国庆节期间投入运营。 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占地10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分为入口引导区、草原文化主题区、秦直道文化主题区、秦文化主题区、文化产业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区五大区域。产业示范园主体园区依据历史事实,深入发掘民间掌故以及各国建筑特色与文化风貌,并结合了现代文化产业园区的需要,既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需求,又可作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园区共分三期工程,一期为路文化基地,二期为草原特色文化基地,三期为中原文化基地。一期工程于200768日开工建设,主要以秦直道为历史文化背景,分为古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北方游牧匈奴文化、蒙元文化展示、秦始皇巡游及仪仗展示、秦七国风情展示、秦都文化展示等。

为将该园区打造成秦文化和草原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旅游精品景区、中国西部影视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艺术院校实习训练基地、旅游基地奠定了基础。此外,园区还将在短时期内与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景点互相衔接、协同运作,共同构建内蒙古西部黄金文化旅游体系。

20108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在东胜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考察。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罗永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建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高占胜陪同。 孙志军先后到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甘泉宫大殿、九原郡城楼、模拟秦直道等地进行实地查看,并听取详细的情况介绍。

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位于罕台镇,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该景区是国内外唯一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以秦汉边塞文化和匈奴故地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园区整体布局为一道两楼三区,一道即模拟秦直道,两楼即甘泉宫大殿和九原郡城楼,三区即秦汉边塞文化区、匈奴故地文化区、直道演艺广场区。

孙志军在考察时表示,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定位准确,发展前景良好。孙志军指出,东胜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一个朝阳产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要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并注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市、区两级各相关部门要重视并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推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精品留言留言